没看过浦泽直树的其他作品,《比利蝙蝠》也纯粹是被名字吸引才开始的,因为“蝙蝠”这个词给了我太多的遐想。看了以后,发现跟想象的不太一样,不是我希望的那类,而是更古怪的作品,说不太好,就像是黑暗料理一样,完全不知道接下来的滋味会是什么,有点期待,但也有些厌烦,就这么断断续续的看了一些。
看着看着,觉得这个与村上春树的《寻羊冒险记》很像,我没看过浦泽直树的其他作品,不能像楼主那样垂直的对比,就用《寻羊冒险记》横向比较一下吧,虽然也不知道是不是真能称得上是“横”就是了。
最大的相像之处就在于“蝙蝠”和“羊”了,作为核心来描绘的,概念?符号?暗示?不能确切名状之物,神秘、不合常理、不可用常识揣度、不能用现有的定义区分,又有着与现实接触的点,能够通过影响特定的人来间接的影响现实,以其超越常识的能力来干扰现实的进程。
都是存在于人心中,除了特定的人之外,其他的人无从接触、无法沟通,而特定的人则可以从其处得到一定的恩惠,事业有成、平步青云,甚至是影响到了世界的进程。同时,特定的人与其沟通,人生也被“它”侵蚀,不断因“它”而修正轨迹,走向自己不能把握的方向,被引入到自己不希望的处境中。
之外也有人注意到了“它”,从蛛丝马迹中得到了“它”存在的结论,从而开始追踪“它”,确切的说,是追踪能与“它”接触的人,追踪就成了故事最重要的情节。追踪者与接触者之间的较量,成了故事焦点之一,也是吸引读者的悬念所在。
不同之处当然也很多,视角不同啦,舞台范围大小差异啦,“它”在故事中露面的方式啦之类的,很多很多,毕竟是完全不同的两部作品,作者想要传达的东西也不一样,作者对故事的描绘手法也大相径庭。不好比较两部作品的优劣,也不好评价两位作者的高下,只能说,我更喜欢《寻羊冒险记》,远远超出的喜欢,夜深人静时在旅馆的床上读一读,反复的读了很多遍,每次都在相同的心境下反复的思考后入睡。而《比利蝙蝠》对我而言,没这么大魅力,读了也只是让人困惑,不知道作者想要对现实说什么,探究什么,更不喜欢自己所身处的世界被描绘成是由异物所掌握的。
究竟是神是魔,“它”究竟想要什么,该怎么看待“它”,《比利蝙蝠》的立场太含糊,而且把一切的突兀都交给“它”去解决,反而更不协调。
我不怎么喜欢“比利蝙蝠”,不喜欢《比利蝙蝠》,但偶尔还会看一下故事进展,好奇结局会怎样。反正长时间中断后再接上也没问题,只想知道怎么收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