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T)简体(S)正常(N)
  • 申请任务 银行[存取转账] AFF时间积分兑换 统计排行 帮助
    • 50阅读
    • 0回复

    [新闻资讯][240817]中国漫改电影新纪元,还差哪口气?

    级别: Lv.4
    发帖
    6042
    MB
    787
    MD
    120
    本月打卡
    23
    活跃度
    13
    YQBD
    0
    国库券
    1878
    https://www.sohu.com/a/801376614_477902?scm=10001.332_13-101000-0_922.0-0.10095.a2_5X162X1745&spm=smpc.channel_230.block3_93_fGuHe4_3_fd.2.1723853850887LyAtx4X_339
    中国漫改电影新纪元,还差哪口气?


    2024-08-16 18:49
    发布于:海南省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壹娱观察(ID: yiyuguancha),文/大娱乐家。
    对于中国漫改电影大制作来说,这或许是最好的时代,也恰逢最坏的时代。
    彼岸的“漫威电影宇宙”整体超过300亿美元的票房无疑体现了顶级漫画IP改编成电影之后巨大的商业潜力,但过去几年里从《永恒族》到《蚁人3》的票房和口碑双重滑坡,又多少说明了漫改大作频出之后对观众造成的审美疲劳尽显。
    而在这个时间点上诞生的首部中国漫改电影大制作——《异人之下》,似乎也并没有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新路。

    这部备受期待的暑期档漫改大片,凭借原作的广泛知名度和不菲的制作投资,本应在暑期档掀起一股观影热潮,却在开画后遭遇了惨淡的票房。截至目前,影片的票房收入刚刚突破1.1亿大关,豆瓣评分也持续下滑来到了及格边缘的6.0。
    这一结果不禁让人重新去审视在国内电影市场快速变化的当下,国产大制作漫改电影应该如何自处。
    回顾中国漫改电影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过去一些小成本的漫改作品往往能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例如《滚蛋吧,肿瘤君》《快把我哥带走》等作品,凭借其独特的叙事风格和贴近生活的主题,一度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市场的认可。

    这种反差似乎在暗示我们,仅仅依靠强IP、名导演、大制作和视觉特效并不足以保证一部漫改电影的成功。
    那么,在迈向大制作漫改时代的过程中,国产的漫改电影究竟还差哪口气?
    此时不如将目光投向好莱坞,特别是漫威电影宇宙这样的成功案例,它们是如何在保持高制作水准的同时,还能持续吸引观众,创造出一个个票房奇迹,反观我们的本土大制作漫改电影,显然还有很多环节依然可以持续提升。

    01 受众基数还需更多时间去孵化
    中国漫改电影市场的发展离不开强大的动漫受众基础。
    然而,与日本、美国等动漫产业发达的国家相比,中国的动漫文化尚处于成长阶段。虽然近年来国产动漫作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升,但要培养出一个庞大且忠实的受众群体,仍需要时间的沉淀和产业的持续努力。
    《异人之下》的票房表现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这一现状。尽管原作漫画在网络平台上拥有相当的人气,但这种网络人气并未完全转化为实际的观影热潮。这说明,我们的动漫受众群体虽然在逐步扩大,其购买力和影响力还未达到能够支撑大制作漫改电影的程度。

    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整个产业链的共同努力。
    首先,原创动漫作品的创作者需要持续产出高质量的内容,吸引更多读者;
    其次,动漫平台和出版商要加大对优秀作品的推广力度,扩大其影响范围;
    最后,影视制作方在选择改编项目时,也要有更长远的眼光,不仅要看重当下的人气,更要考虑作品的长期发展潜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培养一个成熟的动漫文化市场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日本和美国的动漫产业都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才达到今天的规模。因此,中国动漫产业和相关的影视改编市场也需要保持耐心,在不断尝试和积累经验的过程中逐步壮大受众基础。

    02 改编取向:如何平衡大众观众与原著粉丝
    在进行漫画改编时,如何在吸引大众观众和满足原著粉丝之间找到平衡点,一直是困扰创作者的一大难题。《异人之下》的遭遇正是这一困境的典型体现。
    一方面,为了吸引更广泛的观众群体,电影往往需要对原作进行大刀阔斧的改编和简化,这可能包括调整故事结构、删减次要情节、强化某些角色等,然而,这些改动很容易引起原著粉丝的不满。
    对于熟悉原作的观众来说,他们期待在大银幕上看到忠实于原著的呈现,过多的改动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失望甚至愤怒。
    豆瓣短评
    就目前的口碑反馈来看,相对于之前的剧版,电影在对于原著以及角色的还原上有着明显欠缺,直接的结果就是还未出圈到普通观众之前,口碑就已经被原著粉丝定调很难再翻身。
    另一方面,过于忠实于原著又可能导致电影难以被不了解原作的观众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于一些设定复杂、世界观庞大的漫画作品,如果不进行适当的改编和解释,很容易让普通观众感到困惑和疏离。
    因此,成功的漫改电影需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微妙的平衡。
    以漫威电影宇宙为例,它们在改编时通常会保留原著的核心元素和精神,同时对故事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电影叙事的需要。这种做法既能让原著粉丝感受到熟悉的元素,又能吸引新观众进入这个世界。
    漫威电影《复仇者联盟4》
    对于中国的漫改电影来说,找到这种平衡尤为重要。
    创作团队不仅需要深入理解原著的精髓,也要有足够的创新勇气。他们应该努力保留原作中最吸引人的元素,同时通过巧妙的改编使故事更具普遍性和吸引力。这可能需要更多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深入的市场调研、多轮剧本修改,以及与原著作者的密切沟通等。

    03 版权方针对影视改编的专注度与能力
    在漫改电影的制作过程中,版权方的角色至关重要,但常常被忽视。
    事实上,版权方对影视改编的专注度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改编作品的质量和成功率。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成功的漫画作者并不一定擅长影视创作,这一点在热门动漫最新一季《我推的孩子》里就有非常详细的描绘,不同媒介有着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和表现手法。因此,版权方其实建立一个专业的团队,专门负责漫画影视改编相关的事务。
    这个团队不仅要熟悉原著作品,还要对电影制作有深入的了解。现实层面来说,不少成名多年国内电影导演大概根本看不上漫画这些“小众艺术”作品,遑论去深入了解其表达方式。
    漫改电影《快把我哥带走》
    其次,版权方应该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改编过程中来。这不意味着要干涉每一个创作细节,而是要在宏观层面把控作品的方向,确保电影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的核心理念和精神。
    例如,漫威漫画就与其电影制作部门保持着密切的合作,这种紧密关系极大地促进了漫威电影宇宙的成功。
    最后则是版权方还需要学会如何在保护IP价值的同时,给予创作团队适当的自由空间。
    过于严苛的限制可能会扼杀创意,而过于放松的管理又可能导致作品偏离原著精神,找到这个平衡点,需要版权方具备开放的心态和成熟的管理能力。

    04 通过体系构建去创作,而非依赖大导演个人趣味
    在讨论中国漫改电影的未来发展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我们是否应该继续依赖大导演的个人风格,还是应该转向更加系统化、体系化的创作模式。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会决定中国漫改电影的未来走向。
    即便抛开漫改作品,中国电影行业也一直很依赖大导演的号召力和个人风格。这种模式在艺术电影和某些类型片中确实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然而,在面对复杂的漫画改编项目时,该模式的局限性开始显现。
    大导演可能会过于强调个人趣味表达,而忽视了原著的内核精神和市场的需求,最终导致漫画原著只是一层皮,导演依然还是在讲自己想讲的故事。

    像是《异人之下》中大量充斥的性暗示以及乌尔善导演始终无法放下的弑父情节,更多都像是IP在为其创作表达服务,而这种情况所造成的问题,在DC电影宇宙中早就屡见不鲜。
    DC电影宇宙长期以来更依赖风格化的导演,如扎克·施奈德、大卫·高耶、詹姆斯·古恩等等。这些导演虽然都有自己独特的视觉风格和叙事手法,但他们的个人色彩有时会过于浓烈,导致整个系列缺乏统一的风格和连贯的叙事。
    结果是,尽管个别电影可能获得了一定的成功,如《守望者》《超人:钢铁之躯》,但整个电影宇宙的构建却显得零散和不连贯。
    直接导致DC在与漫威电影宇宙的竞争中长期处于下风,直到2022年DC全盘换血,“滚导”詹姆斯·古恩成为总负责人,整个DC电影系列开始进入全面重建阶段。
    詹姆斯·古恩导演《X特遣队:全员集结》
    相比之下,漫威电影宇宙采取了一种更加系统化的创作模式。他们建立了一个强大的制片体系,由凯文·费奇领导的团队统筹整个电影宇宙的发展方向。在这个体系下,导演更多其实是扮演执行者的角色,他们需要在既定的框架内发挥创意,而不是完全按照个人意愿来塑造电影。
    这种模式确保了整个系列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同时也给了每部电影足够的创新空间。当然,从过去几年漫威电影的疲软来看,这种模式同样有其弊端,但就整个系列前期孵化而言无疑是事半功倍的。
    对于中国的漫改电影来说,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化的创作模式可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方向。
    这需要我们重新思考电影制作的流程和管理模式——真正能理解漫画和电影两种媒介的制片人团队,这个团队应该对原著有深入的理解,同时也要熟悉电影制作的各个环节。他们的职责是制定整体的创作策略,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每部作品都能既忠实于原著精神,又符合市场需求。
    日本高分漫改电影《浪客剑心》
    最后才是选择适合的导演,在这种体系之下,导演的选择标准需要改变,不应该再去单纯追求大名导,而是要找到能够理解并执行整体创作理念的导演,从这个角度出发或许更多年轻导演会更适合这种角色。
    当然,转向这种体系化的创作模式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整个行业的共同努力和长期实践。
    如果能够成功建立这样一个体系,将极大地提高中国漫改电影的整体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不仅有利于单部电影的成功,更有助于构建一个连贯的、可持续发展的电影系列或电影宇宙。
    我们绝不是否认大导演能为这类作品带来的创作价值,在理想的情况是,在整体体系的框架下,仍然为有才华的导演预留充分的创作空间。就像漫威在近年来也开始尝试让更多具有个人风格的导演加入。

    结 语
    归根到底,中国漫改电影的未来发展需要在“大导演模式”和“体系化创作”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既要尊重导演的创作才能,又要建立一个能够确保作品质量和系列连贯性的制作体系。只有这样,中国漫改电影才能真正走向成熟,成为电影市场的一股全新增量。
    国产大制作漫改电影的发展之路无疑是充满挑战的,但显然也是一条不得不走的路。从《异人之下》面临的尴尬到刚开始拍摄的《镖人》接下来会面临的压力,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领域所经历的阵痛,也预见到其未来的潜力。
    要实现中国漫改电影的新纪元,最终需要的还是长期的耐心和投入,毕竟在《钢铁侠》诞生之前,漫威电影同样经历了反反复复的试错,“过程即是奖励”,于中国漫改电影而言,创作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