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T)简体(S)正常(N)
  • 申请任务 银行[存取转账] AFF时间积分兑换 统计排行 帮助
    • 88阅读
    • 0回复

    [动画资讯][240504] 哈尔的移动城堡:没关系,你可以脆弱。

    级别: Lv.4
    发帖
    6149
    MB
    1041
    MD
    120
    本月打卡
    23
    活跃度
    -7
    YQBD
    0
    国库券
    2086
    https://www.sohu.com/a/775849107_583972?scm=10001.950_13-101000-0_8000.0-0.10095.0_6360&spm=smpc.channel_230.block3_34_IPOKhF_1_focus.3.1714833846030copPUpx_339
    哈尔的移动城堡:没关系,你可以脆弱。


    2024-05-02 17:59
    发布于:广东省



    十年前,那个融合着“蒸汽朋克”与“灰姑娘”的故事被搬上荧幕,成为了往后十年里,人们口中的“最浪漫的爱情故事”。十年后,那些已经成为大人的“孩子们”,又再一次渴望回顾那段童话般的爱情故事。

    只不过不知有多少人想过,为什么在宫崎骏老爷子茫茫多的著作里。唯有这部,被宫崎骏自己称为最满意的作品。而那个内涵丰富而复杂的故事里,又是否真的以“浪漫爱情”为故事内核呢?
    关于这一点,我们不妨先从故事的人物设定说起。

    在这场看起来像是“工业革命里的王子与灰姑娘”的故事里,宫崎骏非常刻意地给这两位都留下了非常明显的人格裂痕。
    在电影中,哈尔的初登场便是一头黄色长发与有些夸张的大衣,再伴随着浮夸的珠宝配饰,除了帅气与柔美之外,哈尔给人最大的印象其实是“轻浮”。

    这点在故事的原著中表现得其实更加明显,在原作的故事里,哈尔前期其实是一个非常花心的存在。在电影中说到“哈尔吃掉了一个姑娘的心脏”其实也是在暗指哈尔有些风流公子的做派。
    这显然不符合一个“童话王子”的作为,因为他并非什么王子,那时的他只是一个充满着迷茫,恐惧与逃避的小孩子罢了。

    我想很多人都能看出城堡是哈尔内心的具象化体现,在书的扉页与电影的开头,这个臃肿的城堡从找不到方向的雾霾中走出。他驱动着这个摇摇欲坠的城堡四处奔波,出现在城市边缘渴望被接触被接纳。但是当他将自己最脆弱的内心展现给众人时,世界回报的只有代表暴力的军队,和幻想着与他坠入爱河的都市丽人。
    于是乎,哈尔只能借由风流与浮华,来掩盖自己的孤独,和对于世界的迷茫。

    不过被爱者终会收获勇气。
    当垂垂老矣的苏菲闯入城堡的那一刻。这个充满防备但是空洞无比的城堡,终于开始如哈尔内心的渴望那样,开始由内而外的崩塌——从彻底的城堡大扫除,到后来被飞艇撞出破洞,甚至到了最后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木板。
    但不知有人是否注意到,那个貌似变得不断残破的城堡,反而越开越快,去往的地方也愈加美丽——在苏菲看似莽撞专横的“破坏”之下的,是哈尔一点点褪下的内心防备。土气少女苏菲面对他恩师寸步不让的勇气,成为了城堡真正分崩的开始,而这也是哈尔真正不再迷茫的开始。

    那个“不断躲藏着却又渴望被找到的孩子”终于在命运的安排下,获得了一个愿意聆听自己内心呼喊的人。
    那一刻他找到了方向,便自然不需要再隐藏在代表迷茫的雾霾中,但是他内心依旧充满着恐惧与逃避。

    在电影的原著里,他如一个好奇的孩子一样离开恩师,主动接触荒地女巫,但却在事成之后,恐惧于那个真实的世界和脆弱的自己,而就和每一个还没有长大的孩子一样。哈尔表现恐惧的方式,是胡闹一般的发脾气,与毫无理由的自暴自弃。
    无法逃避恩师与荒地女巫的追踪,无法结束荒唐可笑的战争。让哈尔对世界和自己失去信心,所以他筑起城堡,装扮自己,妄图掩盖自己的恐惧。
    当哈尔失去自己的金色长发之后,当他辛苦筑起的华美外壳被摧毁的那一刻,他就如同一个孱弱的孩子赤裸裸的将自己的脆弱和恐惧展现在苏菲的面前,大吵大闹成了他可笑的最后武器。他所有的恐惧都找到了一个不合理的发泄口,于是乎他才会褪去优雅,将自己的所有牢骚和愤怒发泄在照顾他的苏菲上。
    那句“如果不美的话,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或许会被不少人一笑而过,然而这其实是哈尔恐惧自己的最好体现。

    然而苏菲最终却接受了他,在那个充满儿童玩具的逼仄深处,展现出自己最丑陋的一面的哈尔几乎自暴自弃的让苏菲快点离开这里,因为他是世间最讨厌这样的自己的人。于是乎才会说出和孩子一样赌气的话。
    但苏菲接受了如恶魔般的他,并对他第一次表现出爱意。时刻活在恐惧之中的哈尔终于有了心灵上的支撑。这种让他未曾想过的接纳与包容,才会让他不忍对苏菲再发脾气,只能仓皇逃开。
    但是哈尔知道自己已经接受了苏菲。因为那个“不美就想死”的少年,接受了变得苍老的少女。毕竟当内心的呼喊有了回应之后,哈尔有了面对这些恐惧的勇气,那曾经的那些靠华丽筑起的高墙,自然也失去了意义。
    也是这时,哈尔的抗争也终于不再是他逃避自己的一种手段。

    不同于原著,在电影中宫崎骏加入了非常多的战争要素,也给予了哈尔非常多抵抗军队的镜头。
    但在哈尔接受苏菲之前,这些所谓的抵抗其实是哈尔逃避的一种表现。当故事最开始苏菲询问哈尔战斗的意义时,哈尔只能将它归咎于魔法学院的一张契约,甚至在第一次吐露内心的时候打心底觉得战争不会结束。

    因为面对不容辩解的强权与掠夺和赤裸裸的贪婪与欲望,内心如同孩子一般的哈尔其实根本就没有对抗的勇气。明明有强大魔法的他,对于军队的抵抗只能让国家略微感到头疼,这与其说是抗争,更像是一个吓破胆的孩子壮着胆在家里故意捣乱。
    而当哈尔终于接受了苏菲之后,哈尔第一次感受到了责任的重量。而这时,战斗的意义便从自我满足的“捣乱”,变成了“为守护之人”而战。

    这是哈尔最终蜕变的标志,那个曾经迷茫,恐惧,逃避的少年,在被人寻找,包容,依靠之后,终于走出童年,长大成人。
    被爱者收获勇气,爱人者拥有力量。

    说到最后我不得不感叹这部电影所蕴含的信息之大,以至于错过一些画面就难以感受宫崎骏老爷子对人物微妙的刻画。
    明明是躲避追踪的房子,屋子里的物件里却满是充满睁开的眼球;逼仄复杂的通道中,也被宫崎骏塞满各种各样的儿童玩具,来体现哈尔内心的不成熟与挣扎……
    电影在瑰丽的画面下,其实埋藏了非常多宫崎骏对于战争,社会与人心的隐晦描绘。只是奈何于电影题材本身的限制,这些内涵和隐喻被淹没在信息流之中。
    所幸,如今终于有书籍将电影中那些一闪而过的画面定格下来。《哈尔的移动城堡》同名绘本,将电影里精致的画面与原著中才出现的旁白相互映衬,赋予了这部“最浪漫的爱情故事”更多展示哈尔内心变化的舞台。

    也许当你看完重映,再拿起这本特殊的书籍之后,会能探索到更多隐于爱情童话之下的,属于哈尔的内心的呼喊。你可以脆弱,爱永远可以成为擦干眼泪勇敢向前的力量。
    我们的心是一座城堡,爱与守护让它所向披靡。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认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