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體(T)简体(S)正常(N)
  • 申请任务 银行[存取转账] AFF时间积分兑换 统计排行 帮助
    • 136阅读
    • 3回复

    [新闻资讯][220925]《蓝精灵》:童年时期的“蓝色经典”,最早只是个“衍生外传”

    级别: Lv.3
    发帖
    1514
    MB
    44
    MD
    70
    本月打卡
    1
    活跃度
    17
    YQBD
    0
    国库券
    63
    https://www.yystv.cn/p/9754
    《蓝精灵》:童年时期的“蓝色经典”,最早只是个“衍生外传”
    JerryD

    前段时间,在Steam商店闲逛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一款名叫《蓝精灵:毒叶大作战》(The Smurfs: Mission Vileaf)的游戏。虽然游戏本身的质量不过不失,但看到自己的年少回忆再次出现在眼前,即便不再是当初的模样,也让人感慨万千……



    游戏在Steam的商店页面,童年回忆竟然在这里复活了
    说起来,在小时候曾经看过一点《蓝精灵》(The Smurfs/Les Schtroumpfs)的动画片,尽管看的不是很多,但动画中性格各异的角色与蓝精灵们所居住的“蘑菇屋”却在心底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片头主题歌的旋律至今也是记忆犹新。但是,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蓝精灵》背后的故事,有时候比作品本身还要精彩,甚至《蓝精灵》这个IP本身就是欧美动漫中的传奇……
    对于这个“蓝色经典”,有许多可以讲的故事,也有许多大家不知道的事情,你想知道的一切,都在这里了。

    盐,苦难与中世纪

    许多观众熟悉的《蓝精灵》TV版动画是美国公司制作出品的,所以可能会想当然的认为它是个美漫。但其实,美国并不是《蓝精灵》的发源地,甚至在早期“蓝精灵”还只是个在漫画里跑龙套的!
    而这一切,都要从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某个餐厅讲起。
    时间回到1958年。在那个餐厅里,有两位男士正在用餐,在用餐的过程中其中一位需要拿一个盐瓶,在这个时候不知为何突然忘了“盐瓶”这个词怎么说,于是就有了这个“名场面”:
    请把……“那个什么”递给我。

    这只小小的盐瓶,竟然间接催生出了世界级的动漫名作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这与《蓝精灵》有啥关系?关系这就来了——因为说这句话的,正是皮埃尔·库里福特(Pierre Culliford,1928-1992)。而皮埃尔作为一名漫画家,他在业界还有一个更为响亮的名字:贝约(Peyo)。


    这位戴眼镜的哥们就是刚刚这则小故事里的主角

    当时的皮埃尔想要一个盐瓶,谁知竟然一时语塞,不知道“盐”(sel)这个词在法语中怎么说,结果嘴里挤出了一个意义不明的词汇“schtroumpf”——这个无心之言,将会在日后变成法语区家喻户晓的一个词,同时也将成为最具代表性的欧洲动漫IP之一。
    不过此时的他,其实并不是一个刚出道的新人漫画家。
    皮埃尔的出生地布鲁塞尔有着“连环画王国”的称呼,人们除了阅读漫画外,创作漫画的人更不在少数,可见人们对于漫画的热情,而皮埃尔正是对漫画有着热情的众人之一。在皮埃尔11岁的时候,就展现出在漫画创作方面的天分。

    皮埃尔年少时的手稿,见证了其天分
    然而,一位名家大师的诞生,离不开各种苦难。在皮埃尔7岁的时候,就失去了父亲,从此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12岁时纳粹德国占领比利时;在学生时代经历了多次辍学,最终在15岁的时候就早早的步入了社会,出于对电影的热爱找了一份电影放映员的工作,但最终放弃了这份工作——据说是因为影片中关于纳粹的政治宣传让他对此感到厌烦。


    皮埃尔早年曾做过电影放映员
    皮埃尔在17岁的时候到处打工,直到后来他在一家动画工作室找到了一份动画师的工作。他本以为自己终于找了个稳定的工作,然而却是人算不如天算。
    在战后,大量的美国动画进入欧洲市场造成的冲击让他倍感压力,早早感受到了社会上的各种残酷竞争;而合作伙伴的背叛与朋友的反目,也开始让他对他人越来越不信任;更雪上加霜的是,这家动画工作室最后还破产了,让皮埃尔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在被社会如此毒打之下,皮埃尔已经对这个世界彻底失望,对于生活也早已失去信心。
    后来,在母亲的开导与鼓励下,皮埃尔重新振作起来,同时他也找到了自己的初心:漫画。于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在1947年比利时出版巨头杜皮依(Dupuis)向皮埃尔抛出了橄榄枝,并正式成为名下的漫画家。从此,在漫画界一个名叫“贝约”的漫画家正式出道了——据说,这个笔名源自他的一位英国表亲对他名字的错误发音。
    正式出道后的贝约,在比利时的漫画上开始了漫画《约翰》(Johan)的连载。作为他的出道作,《约翰》讲述的是中世纪时期一位名叫约翰的国王侍从的一系列搞笑故事,而在此请大家记住这个漫画,因为之后将会讲到它与《蓝精灵》有着怎样的关系。
    顺便说一下,根据贝约儿子蒂埃里·库里福特(Thierry Culliford)的描述,之所以选用中世纪作为漫画的时代背景,其实是因为贝约本人并不擅长绘制汽车一类的现代物件……

    贝约早年在报纸上的漫画连载中世纪背景的《约翰》
    到了1954年,在加入了搭档皮威后,漫画更名为《约翰和皮威》(Johan et Pirlouit),并转战法语漫画杂志《斯皮鲁》(Spirou)。在比利时,《斯皮鲁》杂志的地位,相当于《周刊少年JUMP》在日本漫画业界的地位。

    《约翰与皮威》其中一个画面
    1958年,《约翰与皮威》的故事迎来了非常重要的篇章,那就是《六孔魔笛》(La flûte à six trous)的故事。《六孔魔笛》的故事讲述了一支神奇的魔笛落入坏人之手,约翰和皮威临危受命寻找一支新的魔笛,并夺回魔笛。而魔笛的制造者,正是蓝精灵。


    蓝精灵的初次登场
    作为“蓝精灵”的初次登场,他们在《六孔魔笛》中的形象尽管和我们在《蓝精灵》漫画中所看到的形象存在差异,所生活的“精灵村”也并非在“绿色的大森林”,甚至连他们标志性的“蘑菇屋”看上去更像是个被掏空的蘑菇,但却为日后《蓝精灵》漫画奠定了设定上的基础。

    当时蓝精灵的村子长这样……
    例如,蓝精灵白衣白帽的形象,从《六孔魔笛》开始就已经被确定下来了;而“蘑菇屋”也成为了日后《蓝精灵》漫画的一大标志;最重要的是,蓝精灵的说话方式“精灵语”也是在《六孔魔笛》中被确立了下来(其实就是在语句中将一些词汇用“schtroumpf”替换之——本身就是源自前面提到的那次在餐厅的对话),只可惜在中文版的相关媒介中并未体现其说话方式。
    《六孔魔笛》发表后,立刻受到了热烈追捧,而更重要的是,孩子们对于那些作为配角的蓝色小人的喜爱,竟然使其风头盖过了漫画的主角。于是,在1959年,贝约创作了第一个以蓝精灵为主角的漫画故事《黑精灵》(Les Schtroumpfs Noirs),标志了《蓝精灵》系列漫画的正式诞生。

    《黑精灵》法语版封面
    这相当于什么呢?就这么说吧:ATLUS推出了《真女神转生:恶魔召唤师》,然后就有了《恶魔召唤师:灵魂骇客》,再到如今《灵魂骇客2》上线各大平台……《蓝精灵》与《约翰和皮威》之间的关系,大致相当于《真女神转生》系列与《灵魂骇客》之间的关系。


    今年上线各大平台的《灵魂骇客2》就是脱胎自《真女神转生》系列
    说起来,贝约为什么要创造“蓝精灵”这个角色,根据其女儿维罗妮卡·库里福特(Véronique Culliford)的说法,是因为蓝精灵并非真正的人类,而且要贴近大自然。

    父亲认为,蓝精灵并非真正的人类,因此不可能拥有人类的肤色。他们不能是黑人,也不能是黄种人或白种人,但与此同时还需要更为贴近大自然,因此我的父亲就和母亲商量。母亲认为蓝色在自然里面能代表很和谐,特别贴近大自然,而这个建议最后被父亲所采纳。

    ——维罗妮卡·库里福特

    随着《蓝精灵》系列漫画人气的水涨船高,越来越多的新角色加入到漫画之中,其中也不乏一些日后的人气角色,此后《蓝精灵》系列漫画基本上不再是作为《约翰和皮威》的“衍生外传”而存在,而是自成一派的独立系列。至今,《蓝精灵》依然以年更的速度推出新的漫画书,而诞生了蓝精灵的《约翰和皮威》在2001年往后就再无新的故事发布了……

    从布鲁塞尔到好莱坞

    《蓝精灵》系列漫画在问世后,凭借着个性鲜明的角色与有趣的剧情与世界观设定收获了巨大的人气。因此,《蓝精灵》被动画化也成为了情理之中的事情。
    不过《蓝精灵》的第一部动画作品并不是美国人做的,而是比利时人做的同名黑白版TV动画,由比利时的TVA Dupuis于1961年出品制作,首播于RTB电视台,1967年完结,剧情均改编自贝约的原作漫画。
    后来,这个黑白版的TV动画开始在法国、荷兰、西德、奥地利等欧洲国家播出。1965年这个动画的其中5集被剪辑为一部动画电影《蓝精灵历险记》(Les Aventures des Schtroumpfs),其声优阵容则由当时颇受欢迎的当地电台演员担当。
    至于最早的《蓝精灵》动画到底长啥样?很遗憾,能找到的图就是以下这些了……

    标题卡,这可能还是后人复原的

    幕后制作,可以看出这并不是赛璐璐制作而是采用剪纸动画

    动画正片长这样……
    到了1976年,《蓝精灵》迎来了第一部彩色动画——不是大家最熟悉的一版啊,是比利时与法国合拍的动画电影《蓝精灵与魔笛》(La Flûte à six schtroumpfs),由贝约亲自担任编剧和导演。而这部电影的剧情,则是改编自前面提到的《六孔魔笛》。


    当年的海报,发行方是华纳兄弟
    由于是贝约亲自担任编剧导演,因此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造型,都忠于贝约的原著漫画。值得一提的是,操刀本片配乐的米歇尔·勒格朗(MichelLegrand)曾凭借电影《龙凤斗智》(The Thomas Crown Affair,又名“托马斯·克朗事件”)的主题曲《心灵的风车》(The Windmills of Your Mind)摘得奥斯卡最佳原创歌曲奖,相信大家应该对这首歌多少有所耳闻;而电影本身,则在1999年还出了由皮尔斯·布鲁斯南主演的翻拍版《天罗地网》;而在近段时间,迈克尔·B·乔丹将再度翻拍这部电影……扯远了。


    这部电影的主题曲当年可是拿过小金人的
    如前面所说,《蓝精灵与魔笛》改编自漫画《六孔魔笛》的故事,因此这部电影的真正主角其实是约翰和皮威这二位,在影片进度条过半的时候蓝精灵才姗姗来迟,多少有些“文不对题”。
    然后,时间终于来到了80年代,可算是到了大家最熟悉的这一版《蓝精灵》TV动画。这部动画曾经被引进至国内播出,并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许多国内观众就是通过这部动画接触到《蓝精灵》这个IP的,而这部动画的诞生则有着一段非常有趣的故事。
    其实,在1981年之前《蓝精灵》的漫画并没有出现在美国市场,因此当时的美国人并不知道《蓝精灵》的原作漫画,那么许多中国观众熟悉的这一版《蓝精灵》究竟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把时间拨回到五年前了。
    原来,尽管《蓝精灵》的漫画书并未被引入美国市场,但在1976年的时候一位名叫斯图尔特·罗斯(Stuart R. Ross)的美国商人在比利时旅游的时候无意间看到了蓝精灵的卡通形象。出于一个商人的敏锐嗅觉,斯图尔特认为这将会是一个在北美市场拥有巨大发展潜力的IP,于是他就与原作者贝约和当时负责出版《蓝精灵》漫画书的出版社杜皮依进行谈判并签订了合作协议,获得了《蓝精灵》这个品牌在北美地区的代理权。

    《蓝精灵》当年是通过玩具进入美国市场的
    到了1979年,斯图尔特又与加州的一家玩具公司合作,推出了一系列与《蓝精灵》相关的玩具产品。在玩具上市后,立刻成为了爆款,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
    而玩具的畅销,使得《蓝精灵》这一IP吸引了电视台与影视公司等方面的注意。这不,时任NBC电视台总裁的弗雷德·希尔弗曼(Fred Silverman)正愁周六早间档没有合适的电视节目呢,看到女儿对于蓝精灵布娃娃的喜爱,突然冒出了这样的一个想法:何不将《蓝精灵》TV动画化呢?这样的动画,不但自己的女儿会喜欢,对于电视台而言也将会成为热播节目。
    于是,一个横跨美国与比利时的跨国合拍动画企划,就此启动。
    这里要稍微说一下背景:在当时,美国的“周六早间档”动画基本上是和玩具行业息息相关,甚至这一类动画的部分作品本身就相当于“玩具广告”,因此这也是为什么在美国即便没有原作漫画的受众基础也照样能够启动《蓝精灵》的动画化企划。

    早间档”动画与玩具产业有着紧密联系
    NBC找的动画制作团队是汉纳-巴伯拉(Hanna-Barbera)工作室。这个由《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原作者威廉·汉纳(William Hanna)和约瑟夫·巴伯拉(Joesph Barbera)成立的动画公司,曾出品过《摩登原始人》(The Flintstone)和《瑜伽熊》(Yogi Bear)等人气动画,同时也与漫威、DC、南梦宫等热门IP的版权方合作推出相关的动画作品,在当年可以说是相当高产的电视动画大厂。

    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代表作《摩登原始人》
    而比利时方面,杜皮依的子公司SEPP国际(SEPP International S.A.)提供了版权方面的协助工作,原作者贝约和他的团队则是作为监修参与到项目之中。
    为了这部动画,剧组启用了非常豪华的声优阵容——例如蓝爸爸的CV唐·梅西克(Don Messick)是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御用声优;为农农和矿矿配音的艾伦·杨(Alan Young)也是《唐老鸭俱乐部》中的“史高治叔叔”;健健的配音弗兰克·维尔克(Frank Welker)对于喜爱《变形金刚》系列的观众而言再熟悉不过了;大反派格格巫的配音保罗·温切尔(Paul Winchell)还是《小熊维尼历险记》(The Many Adventures of Winnie the Pooh)中的跳跳虎……而最具重量级的是活跃于美国动画黄金时期的琼·弗雷(June Foray),在《蓝精灵》动画中为喜爱恶作剧的乐乐配音。可以说,《蓝精灵》的配音在当年可以说是“全明星阵容”了。
    在进行改编的时候,由于原作中的人物都是同一个穿着,观众很难区分彼此,因此汉纳-巴伯拉的团队在人物设计上对原作进行了少量的改动,在忠于原作的同时也能够让观众更好的区分不同的人物,这一点也反过来影响了后来的原作漫画。
    例如,健健在漫画中最初的形象其实并没有标志性的心形刺青,汉纳-巴伯拉的工作人员可能是受到《大力水手》的启发,给他的胳膊上画了一颗红心;灵灵的耳朵上架着一支铅笔,穿着工装裤;绘绘穿上了红色外套……这些细节改动,让角色更为鲜明。

    健健在漫画中的形象有一颗标志性的红心,但在早期的漫画中其实并不是这样
    当然,汉纳-巴伯拉工作室也对部分人物做出了“魔改”——例如漫画中的馋馋仅仅是个“吃货”,但在动画中却和厨厨“合体”,多了个“厨师”的身份。

    这两位在动画中“合体”了

    由于原著本身并不是一个纯粹的低龄读物,其中的部分情节描写实在不适合做成一个“周六早间档”的动画节目,甚至部分剧情对于美国而言也是充满了“政治不正确”。于是,在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编剧对原著的情节做出了改动——例如为了规避种族问题的争议,《黑精灵》原著故事中的“黑精灵”到了动画中就变成了“紫精灵”,而《宇航员梦梦》中的“哧溜”族在肤色上也从棕色改为了绿色;由于原作中有着不少较为暴力的画面表现(如打架斗殴),汉纳-巴伯拉工作室对这一部分进行了弱化。

    对于一档面向儿童的电视动画节目来说,像这本漫画封面中所描绘的打架斗殴的画面绝对是NG

    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改动,就是蓝妹妹这一角色的剧情——在蓝妹妹初次登场的漫画故事《蓝妹妹》(La Schtroumpfette)中,她是个由格格巫制造出来的“女特务”以潜入精灵村执行破坏任务,到了故事最后落了个自我放逐的结局,即便从《蓝精灵奥运会》(Les Schtroumpfs Olympiques)开始成为蓝精灵大家族的正式一员,她的定位也是个“花瓶”。

    在蓝妹妹最初登场的故事中,她的形象可不怎么光彩
    出于吸引小女孩购买相关玩具,以及避免触怒女权人士,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编剧保留了原作中“蓝妹妹是格格巫所制造”的事实,但却在初次登场的时候就让蓝妹妹得以“洗白”成为蓝精灵大家庭的一员,在之后的剧集中也有着如同“女一号”的重要戏份,并发掘其优秀的人格魅力,使得其成为《蓝精灵》系列的人气角色,连原作者贝约的家族都称赞动画版对蓝妹妹的成功塑造。
    此外,由于当时原作漫画的内容很难撑起一季的量,因此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编剧团队想到的办法,就是采用大量原创剧情的方式,直接改编自漫画的剧集占比并不是很多;而部分剧集则是截取漫画中的部分片段进行二次加工,穿插在剧集的部分段落中。
    动画制作方面,由于汉纳-巴伯拉工作室并不是以作画见长,因此动画初期存在“作画崩坏”的问题,但到了后期才有所改善。此外,由于当时电视动画的制作技术,《蓝精灵》大量使用了“有限动画”进行制作,这也是该工作室制作动画的常用手段了。

    汉纳-巴伯拉工作室的代表作《摩登原始人》就采用了大量的“有限动画”
    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发行方的策略,汉纳-巴伯拉工作室为这部动画制作了两版片头动画,分别是“美国版”和“国际版”,而咱国内引进的版本就是基于国际版译制而来。而“美国版”的主题曲——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啦啦歌”,就是由威廉·汉纳和约瑟夫·巴伯拉二位亲自创作的;咱国内的那首《蓝精灵之歌》,就完全是中方自己的原创了,而词曲作者正是写出了《我爱你中国》的瞿琮和郑秋枫,并且还在1988年获得了“鲁迅文学奖”,经典程度可见一斑。
    不仅是你们没想到是我写的。当时正赶上全国优秀儿童歌曲评奖,我们也把这首歌送去了,北京那边一看就打回来了,说这是美国歌曲,怎么送来了?我赶紧把这个过程告诉评委。最后他们经过了调查,才承认了这首歌。
    ——郑秋枫

    1981年,《蓝精灵》第一季以“周六早间档”动画的形式在NBC开播,并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在全球掀起了一股“蓝色旋风”,成为了世界性的“文化现象”,还多次提名美国日间节目艾美奖和获得北美杰出儿童娱乐节目奖,在其巅峰期甚至创下了42%的收视率,可见其人气。而该动画在后来也被引进国内,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蓝精灵》第一季标题画面
    而借着动画的热度,美国知名漫画公司“漫威”获得了授权,与原作者贝约合作推出了针对美国市场的《蓝精灵》漫画书;此外,动画的火爆也反哺了漫画,除了前面提到的部分设定上的改动,动画中的新角色也在后来加入了漫画,部分剧集也被“逆向改编”为漫画,让《蓝精灵》的世界观得到了进一步扩充。


    针对美国市场的漫威版《蓝精灵》漫画书,共三卷

    此外,拜TV动画的热度所赐,另一家美国公司将动画电影《蓝精灵与魔笛》引入北美院线,还被包装成热播动画的剧场版进行宣传,即便美版的配音并不是TV动画的原班人马,凭借着其IP上的优势,竟然也在美国国内收获了11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非迪士尼动画电影。

    借着TV版动画的热度,《蓝精灵与魔笛》被包装成了电视动画的剧场版在北美上映
    然而,正所谓“盛极必衰”。尽管动画的热播让《蓝精灵》这一IP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巅峰,可以说是“全盛时期”,但之后却是热潮的褪去。先是原作者贝约与杜皮依方面的人闹掰,导致动画的比利时合作方换了个公司;而动画播到第九季的时候,口碑崩盘导致NBC方面不再续订动画,比利时方面也收回了版权,从此《蓝精灵》再也没有出现在电视荧屏上。
    2011年,索尼哥伦比亚出品的真人版动画电影《蓝精灵》在全球上映。这部电影原本是由派拉蒙出品,同时还有着成为“奇幻巨制”的野心,甚至在原计划中这还是个如同《指环王》一样的“三部曲”,但在伴随着出品方变更以及企划推翻重来等变故,电影版《蓝精灵》已经完全偏离了当年的设想,而电影本身的上映档期也历经了多次跳票。

    在中国大陆,电影版《蓝精灵》斩获8500万元人民币的票房
    尽管有着顶级的主创班底制作以及豪华的明星阵容参演,然而烂番茄评分22%与IMDB 5.4的评分让电影被归入了“烂片”的行列——就这样的风评,依旧在全球斩获了5.6亿美元的票房,让索尼开启了续作的拍摄计划。于是到了2013年,《蓝精灵2》上映了,而收获的则是比前作更烂的口碑与票房成绩……

    这次的续集并未取得更好的口碑与票房
    或许是索尼觉得“真人加动画”这条路已经走不通了,因此在2017年索尼推出了作为纯动画电影的《蓝精灵:寻找神秘村》。这是一部从制作班底到配音阵容全部换血的重启之作,剧情与系列前作并无关联,而制作成本从前两作1亿美元级别缩水到6000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国内的“万达集团”参与了这一部的投资。

    作为重启作品,《寻找神秘村》选择了更接近原作漫画的动画风格
    然而,即便是收紧了预算,北美地区的票房成绩仅有4500万美元,全球总票房也只有1.97亿美元。口碑方面虽然较前作有进步,但依旧没有达到及格线——烂番茄新鲜度仅38%,IMDB目前的评分也只有5.9,Metacritic的评价也只有40/100的成绩,算是一部平庸的作品。
    到了2021年,派拉蒙在CinemaCon上公布了《蓝精灵》电影新作的情报,新作将会是一部音乐动画电影,并预计在2024年上映(后来推迟到2025年)。作为最初要在新世纪制作电影版《蓝精灵》的电影公司,如今电影版的制作权又回到了派拉蒙手里,只是最终表现如何就只能在上映后见分晓了。


    无心插柳还是夹带私货?

    《蓝精灵》自从成为了一部现象级的动漫IP之后,在收获人气的同时也迎来了不少的争议。
    由于《蓝精灵》是一个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动漫IP,而那个时候欧洲的知识分子正陷入迷茫,各种思潮频繁涌现,《蓝精灵》的创作也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因为这方面的原因,原著漫画不可避免的被打上了各种敏感的标签……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蓝精灵》所展现的世界观。根据漫画的世界观设定,精灵村并不存在“金钱”这么一说,一切的一切都是自给自足,而整个村子里“蓝爸爸”扮演了领导人的角色。这样的设定,在部分人看来,是在影射“康米主义”的设想——嗯,玩过《极乐迪斯科》的朋友们对于这个应该懂的都懂哈。

    全村领袖蓝爸爸
    作为大反派的中二(?)巫师格格巫也不可避免的被人从政治的角度进行审视——由于他长着鹰钩鼻,并且痴迷于炼金,格格巫被部分人认为是对犹太人刻板印象的复现,并且由于阿兹猫的名字拼写(Azrael)因为近似“以色列”(Israel),还被部分人解读为贝约有着某种反犹主义的倾向……

    中二巫师格格巫
    而作为人气角色的蓝妹妹,由于她本身是格格巫制造的产物,使其出身并不是那么的“根正苗红”,并且在早期剧情中的表现是在称不上讨喜,所展现出来的是当时人们对于女性的各种刻板印象和偏见而非女性美好的一面,外加其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是《蓝精灵》系列动漫中唯一一个女性蓝精灵,这些争议点也因此被进一步放大,特别是在原作者贝约在与NBC方面的相关人员谈论动画化事宜时的发言(如“难道你们要我给蓝妹妹画个健身教练吗?”之类的言论),让他顶上了“歧视女性”的“帽子”。
    更雪上加霜的是,由于蓝妹妹的一头金发被认为是雅利安人的特征,贝约还因此又喜一顶新的“帽子”——那就是“种族主义者”。

    蓝妹妹的金发是她的标志
    说到种族问题,就不得不说前面提到的《黑精灵》的故事了:在漫画的故事中,有个蓝精灵不幸被变色蝇叮咬,结果变成了具有攻击性的“黑精灵”,而这个“零号病人”之后开始追咬其他蓝精灵,被咬的蓝精灵也变成了“黑精灵”,于是乎就如同瘟疫一般在精灵村蔓延……

    这个倒霉蛋变成了《黑精灵》故事中的“零号病人”
    部分人认为,《黑精灵》的故事所要传达的内核,与19世纪白人殖民者看待非洲人民的视角并无本质区别。由于《黑精灵》的故事在美国涉及到敏感的种族问题,许多书店拒绝上架收录该故事的漫画书,最后出版的时候也变成了和TV动画相同的“紫精灵”。

    美版漫画书,黑精灵变成了紫精灵
    看到这,估计有部分粉丝表示自己的“童年回忆塌房了”——以上这些观点,大部分都出自一位名叫安托万·比埃诺(Antoine Buéno)的法国学者在2011年出版的《小蓝书》(Le Petit Livre Bleu),而此书一出立刻让蓝精灵的粉丝圈子炸过了,而在此之前关于《蓝精灵》意识形态传达的争议其实从作品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不曾停止过。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贝约的“无心插柳”,还是故意为之的“夹带私货”?我们的“童年回忆”真的塌房了吗?
    在美国,有一个叫马特·默里(Matt Murray)的作家花了五年的时间对《蓝精灵》这部作品进行研究,从作品内容到作者生平都有做详尽的调查,甚至还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做出了详细的考据!

    顺便说一下,马特大神的著作小弟我也有收藏
    马特认为,一些学者和评论员提出的理论与观点大部分都是对原作的简化主义解读,却忽视了作品的故事线索和角色细节。
    他指出,《蓝精灵》是一部以中世纪欧洲作为世界观背景的作品,因此当一些人将该作品与“共产主义”方面去联想时,他们并没有注意到在中世纪的封建欧洲也存在类似的模式。此外,蓝精灵们标志性的日常穿着与在森林中的生活方式其实在与西欧神话的相关文献中也是有据可查的。
    对于蓝妹妹引发的相关争议,马特认为这与当初作品发表时的社会风气息息相关。由于《蓝妹妹》的故事发表于20世纪60年代,而那个时代对于女性是极为不利的,特别是当时欧洲的社会风气,对于贝约而言这是他无法决定的大环境。更何况,在后来的TV版动画以及后续漫画的剧情中,蓝妹妹也有着越来越活跃的表现,特别是在2010年出版的漫画《蓝妹妹和红裙子》(La Grande Schtroumpfette)中她甚至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角色。

    在《蓝妹妹和红裙子》中,蓝妹妹成为了能够独当一面的角色
    那么《黑精灵》的故事,又该怎么解释呢?对于故事涉及到“种族主义”问题的说法,马特并不认同。他表示,《黑精灵》的故事所影射的其实是14世纪那场席卷欧洲的黑死病的历史,而贝约的创作本意是将那场黑死病搬到自己创造的这个中世纪蓝精灵村庄,无关“种族主义”。而之所以被称为“黑死病”,是因为在发病后会出现皮肤上生出黑色的脓包并在其破掉后使得肤色发黑,因此得名。如果你了解欧洲历史的话,那么应该能够从中看出《黑精灵》与那段黑暗历史之间的关联。对于游戏玩家而言,若接触过《瘟疫传说》这样的游戏,那么对于那个“黑暗时代”应该能够有所感受;而《刺客信条》系列也对“黑死病”的相关内容有所提及。

    浮世发行的《瘟疫传说》系列展现了一个黑死病肆虐的中世纪,系列新作《安魂曲》也即将与大家见面
    此外,马特还指出《蓝精灵和精灵蓝》(Schtroumpf Vert et Vert Schtroumpf)的故事中精灵村南部与北部之间因词语用法而掐架的情节,其实是在戏仿比利时南部与北部之间的语言问题——这里科普个冷知识:在《蓝精灵》的发源地比利时,因历史缘故导致南部讲法语,北部说弗拉芒语(荷兰语),东部还有一小片德语区……估计大家应该能够想象比利时人的日常交流会是什么画风了。
    给大家举几个例子:《蓝精灵》原作者贝约的出生地布鲁塞尔,差不多就夹在南区和北区之间,估计他本人对于自己国家语言混乱的问题感同身受;外包起家的比利时游戏公司Fishing Cactus(自主开发代表作是《纸境奇缘》),其所在的蒙斯市处在以法语为主的瓦隆大区——也就是南部;而我们最熟悉的“皮搋子”拉瑞安工作室——就是缔造了《神界》系列、近年来忙着做《博德之门3》的那家,其所在地根特市,正好是在说荷兰语的北部……

    比利时的语言区域划分……看过《蓝精灵和精灵蓝》漫画故事的应该能明白是怎么回事了吧
    对于《蓝精灵》的爱好者来说,《精灵王》(Le Schtroumpfissime)的故事应该是最为大家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在《精灵王》的故事中,有一个蓝精灵趁着蓝爸爸离开村子寻找药材的工夫,通过煽动性的演讲和贿选般的手段当选,走上了独裁统治的道路,被指出是在影射和纳粹有关的内容。马特认为,《精灵王》的故事的确是在影射与纳粹相关的内容,但贝约的本意是隐喻希特勒崛起和纳粹占领欧洲的历史,而不是在宣扬纳粹主张。


    《精灵王》中文版漫画封面,值得一提的是在TV版动画中当上“精灵王”的是聪聪而不是原作中的某个路人甲
    在马特的观点中,《蓝精灵》之所以被用政治的角度进行解读,与原作者贝约所成长的时代背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他的创作产生了影响,而实际上贝约已经尽可能的避免自己的作品与政治沾边,甚至其创作本身也并没有任何政治意图。对于《蓝精灵》系列作品的相关讨论,以及时至今日仍被不同年龄层的受众所喜爱,也证明了这一动漫IP的经典地位。

    《蓝精灵》这部作品自身可能难免带有50年代的时代烙印。……贝约的创作动机无关政治,作为二战时期纳粹占领比利时期间的幸存者之一,他在自己的漫画中实际上是在尽量回避肤浅的政治因素,同时进行一种人文关怀,他和他的创作团队通过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用老少咸宜的有趣故事包装人文关怀的元素,叙述优美且简洁,没有多余的废话。我相信,其中的一些故事可以被视为漫画中的杰作。围绕它的诸多话题讨论,和如今它依旧能够被不同性别和年龄的受众群体所喜爱,恰恰说明了蓝精灵的经典地位。
    ——马特·默里
    那么,原作者贝约方面对于这些又是怎样的回应呢?很遗憾,由于贝约早已不在人世,因此我们无从得知贝约的真实观点,而他的家属也不希望《蓝精灵》与政治扯上关系,一致对外宣称其对政治并没有兴趣,但实际情况如何,只有贝约自己知道了。

    父亲对于政治并不感兴趣,他只喜欢埋头创作。他只为自己的创作而活着,既没有其他爱好也没有其他工作……即使是在深夜,他也会第一时间起身记下突发的灵感。
    ——维罗妮卡·库里福特
    我的父亲并不是那种对政治感兴趣的人,甚至在选举的时候都他需要向我的母亲征询相关意见。……但是我尊重每个人(对于蓝精灵)的不同解读,即便部分解读是我所不认同的。
    ——蒂埃里·库里福特

    那些改编的游戏……


    《蓝精灵》TV动画开播后的第二年,Coleco趁热打铁推出了《蓝精灵》的第一款游戏,发行于雅达利2600以及ColecoVision主机,可能有部分观众是通过“喷神詹姆斯”的节目听说过这个主机。此后,Coleco公司也推出了更多的后续作品。


    Coleco制作的《蓝精灵》游戏
    1993年,当时的法国游戏大厂英宝格(Infogrames)获得了《蓝精灵》的游戏改编权,并在当时的多个主机平台推出了同名游戏,2002年在GBA平台推出了重制版。由于当时《蓝精灵》的热度早已褪去,因此在当时的大部分版本都只有欧版发售。值得一提的是,英宝格的《蓝精灵》是第一批支持多国语言的游戏,玩家可以选择自己熟悉的语言进行游戏。


    英宝格的《蓝精灵》游戏
    此后的英宝格,推出的多部《蓝精灵》题材的游戏,其中在1999年在PS1上推出了3D版的《蓝精灵》;而2001年的《蓝精灵赛车》的PC版还曾被代理商天人互动引进国内推出中文正版,算是国内玩家最早接触的蓝精灵游戏之一。


    天人互动代理的《蓝精灵赛车》
    时间到了2011年,当时还不是“土豆大棚”的育碧拿下了《蓝精灵》的游戏改编权,不过大部分都是与电影同期发行的作品。
    例如,与第一部电影同期发布的Wii游戏《蓝精灵:舞蹈派对》(The Smurfs Dance Party)其实是育碧自家游戏《舞力全开》的换皮之作,同期发行的《蓝精灵DS》也仅仅是一个电子故事书+迷你游戏合集,而由育碧成都工作室制作的页游《蓝精灵小镇》(The Smurfs & Co.)在当时也是借着电影的热度发布的作品。

    这个游戏其实就是披着蓝精灵IP的《舞力全开》……
    哦对了,《蓝精灵小镇》其实是有上线过国服版本的,上线平台是新浪微博的“微游戏”,不过和外服一样没运营多长时间就死掉了,续作《蓝精灵小镇2》(The Smurfs & Co.: Spellbound)甚至都没等到国服就一命呜呼了……(两个游戏的外服版本都是两年后死掉)

    育碧成都操刀的页游《蓝精灵小镇》曾出过国服
    在《蓝精灵2》电影上映期间,育碧发布了同名游戏,除了NDS版和前作一样是个故事书和小游戏合集外,家用机版的游戏是平台跳跃游戏,玩法类似于“超级玛丽”。当然,和育碧出品的诸多蓝精灵游戏一样,《蓝精灵2》是外包给别家制作的——前面提到的《蓝精灵:舞蹈派对》是外包给一家名叫Land Ho!的日本公司进行的开发工作(他们曾参与过《舞力全开》系列的开发),而这次的《蓝精灵2》则是交由美国的WayForward进行制作,素质上还算能说得过去。


    可以四人游玩的《蓝精灵2》
    至于3DS的那个《蓝精灵》……基本上没什么人知道这玩意的存在。


    3DS平台上的《蓝精灵》游戏并没有在市场上掀起什么话题,游戏本身也不是电影改编
    与此同时,《蓝精灵》也在移动端有着多部作品上线,其中由卡普空旗下Beeline工作室制作的《蓝精灵村庄》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在2010年上线后成功击败《愤怒的小鸟》,在2012年达到了5600万的下载量。游戏凭借着对原作漫画的高还原度获得了玩家的好评,却也因为氪金问题受到了批评。


    《蓝精灵村庄》的画面对于漫画有着非常高的还原度,但氪金问题曾引发过争议
    一转眼到了2020年,一家名叫Microids的法国公司宣布获得了《蓝精灵》的游戏改编权,并于次年表示将在未来五年内发行四款《蓝精灵》的改编游戏,公开的第一弹就是《蓝精灵:毒叶大作战》,由法国OSome Studio开发。在Steam上,《毒叶大作战》获得了“特别好评”,在《蓝精灵》的众多改编游戏中有着较为不错的质量。

    《毒叶大作战》的制作还是较为不错的
    而在今年,Microids公开了《蓝精灵卡丁车》(Smurfs Kart),操刀本作的是具有《无限试驾》、《极速俱乐部》和《V-Rally》等多款竞速游戏开发经验的Eden Games。至于游戏的质量如何,就只能等待玩家的检验了。


    正在开发中的《蓝精灵卡丁车》,不知道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惊喜
    尾声


    《蓝精灵》的成功,带动了各种衍生品和商业合作,在给贝约带来了名利的同时,却也让他承受着越来越多的压力——因为各种商务合作,贝约无法将全部的精力放在创作上,繁重的工作也让他身心疲惫,最终积劳成疾。
    在20世纪60年代,父亲虽然拥有一个能够协助他的创作团队,但仍然要经常赶画稿,有时还要在半夜把画样送到印刷厂。即便如此辛苦,我记得他有时甚至还会突然在半夜爬起来,将自己的灵感记录下来。这样的工作方式,无疑拖垮了他的健康。
    ——维罗妮卡·库里福特
    1992年的12月24日,原本是个普通的平安夜,然而贝约却在这一天因突发心脏病而永远闭上了双眼,终年64岁。而《精灵村的金币》(Le Schtroumpf Financier),成为了他参与创作的最后一本《蓝精灵》漫画书。


    《精灵村的金币》成为了贝约的遗作
    根据贝约的遗愿,他不希望蓝精灵这个形象在他去世后成为博物馆里的摆设,他希望蓝精灵能够永远的和大家在一起,永远的陪伴读者,于是他的儿子蒂埃里就接手了贝约的团队,继续《蓝精灵》漫画的创作;而女儿维罗妮卡则负责打理《蓝精灵》这个品牌的授权事宜。于是,在1994年贝约去世后的第一本漫画书《珠宝大盗》(Le Schtroumpfeur de Bijoux)正式出版,《蓝精灵》的故事也就此得到了延续。

    《珠宝大盗》是贝约去世后出版的第一本蓝精灵漫画,蓝精灵的故事也就此得到了延续
    就在2017年,IMPS携手Dupuis Audiovisuel一同公布了《蓝精灵》的TV动画新作的消息,在历经多年的制作以及多次的跳票后,《蓝精灵》的新版TV动画终于在2021年于欧洲开播,同年登陆尼克乐恩(Nickelodeon),且已经播出了两季,而官方也已经确认将续订第三季。尽管目前并没有视频网站购买这部动画在国内的播放权,不过以《蓝精灵》在中国的情怀,相信在将来我们可能会在哪个视频网站与自己的童年回忆“再续前缘”。

    新版TV动画,采用3DCG技术制作
    然而,在海外平台试看过一集之后,总觉得这次的新版《蓝精灵》动画似乎少了点什么……或许,是这次的新版,并没有给我们带来熟悉的剧情(官方表示新作将不会对任何现有剧情进行改编与重制),亦或是我们已经长大了,再也回不到童年时期的心态了吧。
    蓝精灵或许没有变,但长大后的我们却已经变了……但可以肯定的是,童年中的那一抹蓝色,我们依然记忆犹新。

    级别: Lv.3
    发帖
    7842
    MB
    1026
    MD
    76
    本月打卡
    5
    活跃度
    36
    YQBD
    0
    国库券
    54
    只看该作者 1楼 发表于: 2022-09-25
    感谢科普了,原来蓝精灵这个作品背后有这么多的故事呀。
    g
    级别: 漫画职人
    发帖
    4880
    MB
    28
    MD
    486
    本月打卡
    6
    活跃度
    5
    YQBD
    0
    国库券
    23
    只看该作者 2楼 发表于: 2022-09-25
    回 1楼(地球防卫) 的帖子
    蓝精灵作者另一个代表作,就是贝雷帽小超人《力大无穷的帕尔特》
    级别: Lv.3
    发帖
    5475
    MB
    726
    MD
    81
    本月打卡
    0
    活跃度
    59
    YQBD
    0
    国库券
    22
    只看该作者 3楼 发表于: 2022-09-25
    童年时经典的记忆,主题曲至今都记得。
    描述
    快速回复

    您目前还是游客,请 登录注册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认证码: